陕西省医保、西安市医保定点医院
 西安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院
 精神疾病康复定点医院

反胃

人阅读发布时间:2015-10-14 14:47
反胃的中医辨证论治
 
            反胃,又称胃反,中医病名。反胃是指食后脘腹闷胀、宿食不化、朝食暮吐、暮食朝吐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中医认为主要应咎肝之疏泄不利与脾之运化功能失常。多由饮食不节、酒色所伤,或长期忧思郁怒,使脾胃功能受损,以致气滞、血瘀、痰凝而成。
       反胃,病位于胃,本乃脾伤。脾伤指脾主运化水谷精微功能减退,俗称脾不健运。清·唐容川《血证论》“木之性主于疏泄,食气入胃,全赖肝木之气以疏泄之,而水谷乃化。”肝主疏泄调畅气机,饮食物的纳与运无不与肝气疏利息息相关。肝气调和畅达则脾气生理正常,脾气运清气升,乃胃气降浊气下。若肝气郁结甚而横逆犯脾,可致脾胃病产生脾运弱和胃失降现象。又脾与胃相连以膜,其性一湿一燥,气机一升一降,功能一运一纳,协调配合共同完成饮食水谷在体内的代谢。肝脾二脏的生理功能正常与否决定着胃腑“传化物而不藏”的生理功能。因此,反胃的基本病机是肝失疏泄气机郁滞,脾不健运致气滞痰瘀阻于胃脘,胃失通降,气逆而上,反胃而出。
       临床噎嗝与反胃。两者皆有食入即吐的症状。噎嗝多系阴虚有热,主要表现为吞咽困难,阻塞不下,旋食旋吐,或徐徐突出;反胃多属阳虚有寒,主要表现为食尚能入,但经久复出,朝食暮吐,暮食朝吐。
       临床上很多胃部疾病都会引起反胃的症状,如何鉴别?建议到正规医院,寻求消化内科专业医生的检查诊断,不宜自行根据反胃情形擅自用药。疾病的确诊在治疗中至关重要:
  1、胃肠道功能不好 胃肠道功能紊乱,又称胃肠神经官能症,是一组胃肠综合征的总称,精神因素为本病发生的主要诱因,如情绪紧张、焦虑、生活与工作上的困难、烦恼、意外不幸等,均可干扰高级神经的正常活动,进而引起胃肠道的功能障碍。
  2、胃粘膜损伤 胃的全部内表面覆盖着一层粘膜组织,可分泌粘液,形成胃的粘液一粘膜屏障保护胃组织。胃粘膜损伤多见于胃炎、胃溃疡。
  3、胃痉挛 胃痉挛就是胃部肌肉抽搐。
  4、胃气虚 胃气虚指胃的受纳和消化水谷功能虚弱。主要症状有胸脘痞闷,不思饮食,或食不消化,甚则食入反吐,大便稀烂,唇舌淡白等。
       反胃的病理机制已经明确,对于该病症的治疗应肝脾胃三者结合,以疏肝健脾治其本,通降胃气治其标。做到疏而不伤正气,补而不碍运气,降而不伐胃气。急性反胃多是邪盛,辨治较易。慢性反胃多因正虚,更须详察细辨。用药须轻灵,固护胃气,不悖“慢性病有方有守”之古训。

其它网友关注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