萎缩性胃炎

发布时间:2023-02-08 548人阅读

萎缩性胃炎的定义

  萎缩性胃炎是慢性胃炎的一种类型,慢性胃炎是一种病因不确定的疾病。萎缩性胃炎是由于胃粘膜表面反复受到损害后导致的粘膜固有腺体萎缩,甚至消失,粘膜肌层常见增厚的病理改变。由于腺体萎缩或消失,胃粘膜有不同程度的变薄,并常伴有肠上皮化生,炎性反应及不典型增生。该病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之一,在我国一般人群中,慢性胃炎的发病率甚高,其中萎缩性胃炎占受检人数的13.8%。慢性萎缩性胃炎多由慢性浅表性胃炎失治或误治转化而成,少数萎缩性胃炎可演变为胃癌,据报道,我国萎缩性胃炎的癌变率为2.55%。
  慢性萎缩性胃炎以病情迁延、长期消化不良为特征。主要表现为腹胀,稍微多食则腹胀更明显,口淡无味,胃脘部隐痛不适,疲乏,消瘦,纳差,贫血等,属中医学“痞满”、“胃脘痛”等的范畴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原因至今尚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与免疫因素、胆汁反流、生物因素、药物因素以及相关疾病的影响相关连,中医认为与情志失调、饮食不节,脾胃虚弱、先天不足等有关。在本病的治疗上,目前中西医都有特效的治疗药物和方法,中医主要从整体出发,根据辨证论治的原则进行治疗。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报道甚多。有不少好的偏方验方,对改善自觉症状、促进病体康复大有帮助。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程较长,进展缓慢,在其病变过程中常出现胃出血、胃溃疡、贫血、胃癌等并发症。


萎缩性胃炎的原因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迄今尚未明了,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继续:慢性萎缩性胃炎可由慢性浅表性胃炎发展而来。解放军总医院等6个医院报告经5~8年的随访观察浅表性胃炎164例,其中34例转变成慢性萎缩性胃炎(20 .7%)。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病因均可成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致病与加重因素。
      2、遗传因素:根据Varis调查,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人的第一代亲属间,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率明显增高,恶性贫血的遗传因素也很明显。有亲戚关系的发病率比对照组大20倍,说明慢性萎缩性胃炎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3、金属接触:铅作业工作者胃溃疡发病率高,胃粘膜活组织检查发现萎缩性胃炎发病率也增高。Polmer称之为排泄性胃炎。除铅外很多重金属如汞、碲、铜及锌等对胃粘膜都有一定的损伤作用。
      4、放射:放射治疗溃疡病或其他肿瘤,可使胃粘膜损伤甚至萎缩。
      5、缺铁性贫血:很多事实说明缺铁性贫血与萎缩性胃炎关系密切,Badanoch报道缺铁性贫血50例,正常胃粘膜、浅表性胃炎及萎缩性胃炎各占14%、46%及40%。但是贫血引起胃炎的机理尚不明了。有些学者认为胃炎是原发病,因为胃炎胃酸低致铁不能吸收,或因胃出血以致形成贫血;另一种意见认为先有贫血,因为身体内铁缺乏使胃粘膜更新率受影响而容易发生炎症。
      6、生物性因素:慢性传染病如肝炎、结核病等对胃的影响也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慢性肝病患者常有慢性胃炎的症状和体征,胃粘膜染色也证实在乙肝病人胃粘膜内有乙肝病毒的抗原抗体复合物。瑞金医院报道91例萎缩性胃炎病人,有24例(26.4%)合并慢性肝炎。所以慢性传染病特别是慢性肝病对胃的影响值得注意。
      7、体质因素:临床统计结果显示本病的发生与年龄呈显著的正相关。年龄愈大,胃粘膜机能“抵抗力”也愈差,容易受外界不利因素的影响而造成损伤。
      8、胆汁或十二指肠液反流:由于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或胃空肠吻合术后,胆汁或十二指肠液可反流至胃内,并破坏胃粘膜屏障,促使胃蛋白酶反散至粘膜内引起一系列病理变化,从而导致慢性浅表性胃炎,并可发展为慢性萎缩性胃炎。
      9、免疫因素:在萎缩性胃炎,特别是胃体胃炎患者的血液、胃液或在萎缩粘膜的浆细胞内,常可找到壁细胞抗体或内因子抗体,故认为自身免疫反应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有关病因。近年来发现少数胃窦胃炎患者有胃泌素分泌细胞抗体,它是细胞的特殊自身免疫抗体,属Ig G系。部分萎缩性胃炎患者体外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和白细胞移动抑制试验有异常,提示细胞免疫反应在萎缩性胃炎的发生上也有重要意义。
      10、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1983年澳大利亚学者Marshall和Warren从慢性胃炎患者的胃窦粘液层及上皮细胞中首次分离出HP。此后众多学者对慢性胃炎患者进行了大量实验研究,在60%~90%的慢性胃炎患者的胃粘膜中培养出HP,继而发现HP的感染程度与胃粘膜炎症程度呈正相关关系。此外,诸如饮食不当、长期嗜烟酒、滥用药物、上呼吸道慢性炎症、中枢神经功能失调,使胃粘膜受损,以及胃大部切除术后,分泌胃泌素的胃窦区切除,致使胃粘膜营养障碍等,均易导致胃粘膜受损而发生萎缩、炎症变化。


萎缩性胃炎的症状

      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表现不仅缺乏特异性,而且与病变程度并不完全一致。临床上,有些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可无明显症状。但大多数患者可有上腹部灼痛、胀痛、钝痛或胀满、痞闷,尤以食后为甚,食欲不振、恶心、嗳气、便秘或腹泻等症状。严重者可有消瘦、贫血、脆甲、舌炎或舌乳头萎缩,少数胃粘膜糜烂者可伴有上消化道出血。本病无特异体征,可出现长期消化不良,纳差、乏力、上腹部可有轻度压痛。
      萎缩性胃炎,粘膜皱壁平滑,粘膜层变薄,细胞浸润可涉及粘膜下层,腺体大部分消失,有时局限组织的再生过程占优势,可发生息肉,甚至可转变为胃癌。病变严重时,胃粘膜形态像小肠(肠化)。由于腺体的大部分消失和胃的分泌功能减低,盐酸﹑胃蛋白酶和因子的分泌均减少。
萎缩的程度,可分三级:
      轻度:胃窦部浅层腺体呈局灶性萎缩,减少,而大小弯腺体正常。
      中度:胃窦部及小弯腺体均有萎缩,减少,切范围较轻度广泛。
      重度:胃窦部大部分萎缩﹑减少,仅残留少数原有腺体,大﹑小弯及弯腺体萎缩;或粘膜显著变薄,原有腺体完全萎缩﹑消失,而代之以化生腺体。


萎缩性胃炎的危害

      萎缩性胃炎在消化道系统里属于比较严重的胃肠疾病,大凡病因不清的病种,治疗难度也同样大。医学权威著作《实用内科学》有记录萎缩性胃炎具有不可逆及疗效不可靠、也难肯定等字样。萎缩性胃炎又被称为癌前状态或癌前病变。可见萎缩性胃炎对人体的危害程度,那么,萎缩性胃炎还有哪些具体的危害,生活中一定要关注胃病的不适症状,一旦发现,请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
      1、胃出血:萎缩性胃炎出血并不少见。黏膜萎缩变薄、血管显露、粗糙食物磨搓、黏膜糜烂出血,以黑便为主要表现,若出血量大时可突然吐血,重者头晕,心慌、眼黑、大汗、甚至休克等。
      2、贫血:萎缩性胃炎大量失血后伴有两种贫血:(1)、巨幼红细胞贫血,即恶性贫血,患者具有贫血表现,头晕、乏力、心悸、面色苍白;(2)、缺铁性贫血,一是慢性失血所致;二是萎缩性胃炎患者吃饭少,营养不良引起;三是胃酸缺乏。
      3.胃癌前期:据国际卫生组织统计,在胃癌高发区,经10-20年随访,平均胃癌发生率为30%,他们的发展脉络为: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化生或不典型增生-胃癌。萎缩性胃炎的癌变与胃炎性增生密切有关。有两种萎缩性胃炎极易癌变:
      ⑴萎缩性炎伴肠化及重度不典型增生者;
      ⑵萎缩性胃炎伴有恶性贫血者,癌变发生率比其它胃肠病要高出20倍以上,要引起胃肠病患者重视。


萎缩性胃炎的日常注意事项

      萎缩性胃炎,是常见的一种消化道疾病,萎缩性胃炎在日常生活中,要重视饮食卫生及营养,养成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

      一、萎缩性胃炎患者需要在平时的习惯做起如忌饮浓茶、咖啡、酒类等;少吃容易产生胀气的食物,如土豆、红薯、洋葱、煮黄豆等。
 
      二、对于食物的摄取应该注意进食一些清淡的流食。随后在逐渐增加一些蛋白质食物,但忌油腻、油炸食品,并且在开始进食宜少量,等胃肠道功能恢复后,才开始正常饮食,并注意休息。
 
      三、在日常的食物一定要选取营养的并且新鲜的,还要保证有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及铁质摄入。按时进食,不暴饮暴食,不吃过冷或过热的食物,不用或少用刺激性调味品如鲜辣粉等。
 
      四、最重要的是如果患者本身有吸烟喝酒的习惯的话,一定要戒掉此习惯。萎缩性胃炎患者应节制饮酒,不吸烟,以避免尼古丁对胃粘膜的损害;避免长期服用消炎止痛药,如阿斯匹林及皮质激素类药物等,以减少胃粘膜损害。
 
      五,春夏季到来,一些生冷食物的上市,容易造成消化不良,腹痛、腹胀、腹泻、嗳气频频,如果不重视治疗,可能造成萎缩性胃炎的反复发作。为防治胃病复发,患者要注意:所食食品要新鲜并富于营养,不吃过冷或过热的食物,,用或少用刺激性调味品如鲜辣粉等。节制饮酒,不吸烟,以避免尼古丁对胃粘膜的损害。避免长期服用消炎止痛药,如阿斯匹林及皮质激素类药物等,以减少胃粘膜损害。


上一篇:
胃下垂
下一篇:
幽门螺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