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流性食管炎
反流性食管炎定义
反流性食管炎指由于胃和(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内镜下表现为食管黏膜的破损,即食管糜烂和(或)食管溃疡,胃食管反流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反流性食管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的人群,成人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生理性胃食管反流见于正常人,无临床意义。若反流较正常人发生频繁,不能及时清除酸性消化性胃液以及胃蛋白酶、胆汁、胰液,就会引起食管粘膜的炎症、糜烂、溃疡和纤维化等病变,属于胃食管反流病。反流性食管炎的症状易与消化性溃疡相混淆,易被误诊。
反流性食管炎又被称为病理性反流,根据内镜检查结果发现有明显的糜烂溃疡等炎症。反流性食管炎也可根据反流物的类型区分为酸反流或碱反流。前者是胃酸反流所致,治疗上抑酸效果较好,后者主要为十二指肠胆汁液反流,抑酸治疗疗效不佳。
反流性食管炎的原因
1.抗反流屏障的破坏
食管下端括约肌(LES)是在食管与胃交界线之上3~5cm范围内的高压区。该处静息压为15~30mmHg,构成一个压力屏障,起着防止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的生理作用。正常人腹内压增加能通过迷走神经而引起LES收缩反射,使LES压成倍增加以防GER。LES压过低和腹内压增加时不能引起有力的LES收缩反应者,则可导致GER。胆碱能和β-肾上腺素能激动剂药、α-肾上腺素能拮抗药、多巴胺、安定、钙受体拮抗剂、吗啡及脂肪、酒精、咖啡因和吸烟等多种与食物因素均可影响LES功能,诱发GER。此外,妊娠期、口服含黄体酮避孕药期和月经周期后期,血浆黄体酮水平增高,GER的发生率也相应增加。
2.食管酸廓清功能的障碍
正常食管酸廓清功能包括食管排空和唾液中和两部分。当酸性胃内容物反流时,只需1~2次(10~15秒)食管继发性蠕动即可排空几乎所有的反流物。残留于食管黏膜陷窝内的少量酸液则可被唾液(正常人每小时有1000~1500ml,pH为6~8的唾液经食管入胃)中和。食管酸廓清的功能在于减少食管黏膜浸泡于胃酸中的时限,故有防止反流食管炎的作用。夜间睡眠时唾液分泌几乎停止,食管继发性蠕动亦罕见有发生,夜间的食管酸廓清明显延迟,故夜间GER的危害更为严重。
3.食管黏膜抗反流屏障功能的损害
当防御屏障受损伤时,即使在正常反流情况下亦可致食管炎。研究发现,食管上皮细胞增生和修复能力的削弱是反流性食管炎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4.胃十二指肠功能失常
(1)胃排空异常。
(2)胃十二指肠反流 当幽门括约肌张力和LES压同时低下时,胃液中的盐酸和胃蛋白酶,十二指肠液中的胆酸、胰液和溶血性卵磷脂等均可同时反流入食管,侵蚀食管上皮细胞的角化层,并使之变薄或脱落。反流物中的H+及胃蛋白酶则透过新生的鳞状上皮细胞层而深入食管组织,引起食管炎。
5.裂孔疝
常见的是滑动疝。食管胃接合部随胃体向上移位进入胸腔。胃体的上升使膈脚分开,裂孔扩大。疝囊小时,随体位、用力及咳嗽而上下滑动。疝囊增大后不再滑动,改变了裂孔附近的正常解剖关系,造成食管胃接合部闭合不全。胃的疝入使食管进入胃的His角消失,膈食管膜被拉长,变薄,腹段食管上移,使接合部的闭合功能进一步恶化。裂孔疝的病人中半数以上发生反流性食管炎。
6.妊娠呕吐
因妊娠增加了腹内压力而发生的裂孔疝可以引起反流性食管炎,但分娩后可以恢复,无须任何治疗。呕吐及长期呃逆亦可使贲门口经常开放而发生反流性食管炎,去除病因后可以恢复正常。
7.其他疾病
新生儿及婴幼儿在发育过程中,因有食管下括约肌功能不良而发生反流,随幼儿发育,大部分可减轻。原发性食管下括约肌功能不良使关闭不全,及因器质性疾病如食管下段及贲门部肿瘤、硬皮病和各种造成幽门梗阻等,均能引起反流性食管炎。
因此,反流性食管炎通常是反流的胆汁和胃酸共同作用于食管黏膜的结果,而在胆汁引起食管损伤前,必先存在幽门和LES功能失调;反流性食管炎者多伴有胃炎。滑动型食管裂孔疝因常致LES和幽门功能失调而易并发本病;十二指肠溃疡多伴以高胃酸分泌而易致胃窦痉挛与幽门功能障碍,故并发本病也较多。肥胖、大量腹腔积液、妊娠后期、胃内压增高以及烟酒药物等因素均可诱发该病。
反流性食管炎的症状
反流性食管炎的主要症状为胃内容物倒流回食管,以“烧心”症状体现。造成反流性食管炎的主要原因多是因为不良的日常饮食习惯导致的。随着生活水平的日趋提高,生活工作压力加大,白领们虽然有体面风光的工作环境和内容,但是紧张的工作生活常常导致白领们“吃饭不准时、睡眠时间晚又短”加上疏于运动,身体整体机理功能下降明显。
那么,反流性食管炎都有哪些表现症状?一旦出现以下情形,要引起足够重视,说明你的肠胃出现问题了
1.食管炎的严重程度与反流症状无相关性。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表现有胃食管反流的典型症状,但也可无任何反流症状,仅表现为上腹疼痛、不适等消化不良的表现。严重的食管炎患者临床表现并不一定很严重。
2.典型症状表现为胸骨后烧灼感(烧心)、反流和胸痛。烧心是指胸骨后向颈部放射的烧灼感,反流指胃内容物反流到咽部或口腔。反流症状多发生于饱餐后,夜间反流严重时影响病人睡眠。
3.疾病后期食管瘢痕形成狭窄,烧灼感和烧灼痛逐渐减轻,但出现永久性咽下困难,进食固体食物时可引起堵塞感或疼痛。
反流性食管炎的危害
任何一种疾病前期都会有一定的表现症状,病症初期不仅要留心观察及时发现不良反应并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避免病情进一步发展恶化,对身体造成严重危害的同时,也会加重预后的治疗效果。
虽说反流性食管炎越来越常见,但不代表疾病就可以被忽略,它对人体的身体健康还是有很大影响,一定要重视来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到底有哪些危害呢?
1.吞咽疼痛 因食物团刺激发炎的食管或食管痉挛引起。痉挛性疼痛与烧心的分布和放射部位相同。食团在食管炎区及部分狭窄或运动功能不协调区使食管急性扩张,发生第三收缩或痉挛。病人可感到食物或液体在食管上方停顿,要等待食团向下行或饮水冲下,食团停顿上方的扩张食管可产生十分严重的疼痛。痉挛性疼痛亦可由反流引起。
2.咽下困难 初期常可因食管炎引起继发性食管痉挛而出现间歇性咽下困难。后期则可由于食管瘢痕形成狭窄,烧灼感和烧灼痛逐渐减轻而为永久性咽下困难所替代,进食固体食物时可在剑突处引起堵塞感或疼痛。
3.反胃 胃酸或胆汁反流进入口腔后壁说明胃食管有反流。胃内容物可被吐出或咽下,在咽及口腔内留着一种酸味或苦味,造成口臭或味觉损害,受慢性刺激的口唇可能有烧灼感。进食、用力或体位改变后均可发生反胃。常伴有胃肠胀气、呃逆。夜间反流还可引起咳嗽、吸入性肺炎或发生窒息。
4.出血及贫血 严重食管炎者可出现食管粘膜糜烂而致出血,多为慢性少量出血。长期或大量出血均可导致缺铁性贫血。
5.反流物通过环咽括约肌进入咽喉,可造成喉、气管误吸,发生炎性声带息肉,易感病人易激发哮喘。弥漫性食管炎或侵入性溃疡可发生吐血,慢性失血。少数穿透性溃疡可发生食管穿孔。
反流性食管炎的日常注意事项
反流性食管炎是较普遍的食管疾病,发病原因是各种原因引起的食道、胃接连区高压带的抗反流功能失调,或由于局部机械性抗反流机制障碍。不能阻止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到食管,以致胃酸、胃蛋白酶、胆盐和胰酶等物质损伤了食道粘膜,引起炎症、糜烂、溃疡或狭窄。
胃内酸性物质一旦反流至咽部或口腔时,会感到酸呛不适,就会出现泛酸症状。当炎症引起食管痉挛或食管瘢痕狭窄时,可出现吞咽困难,甚至吞咽疼痛,严重时可出现慢性食管出血,危及生命健康。
有反流性食管炎相关表现症状者,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饮食及休息事项,可有效预防食物反流:
1、饮食上:注意少量多餐,吃低脂饮食,可减少进食后反流症状发生的频率。相反,高 脂肪 饮食可促进 小肠 黏膜释放胆囊收缩素,易导致胃肠内容物反流。
2、体重上:超重者宜减肥。因为过度肥胖者腹腔压力增高,可促进胃液反流,特别是平卧位尤甚,故应积极减轻体重以改善反流症状。
3、休息卧姿上:床头垫高15~20cm,对减轻夜间胃液反流是一个 行之有效的好办法
4、戒烟忌酒:烟草中的尼古丁,会降低食管下端括约肌压力,致其松弛,加重反流,就内的乙醇会刺激胃酸分泌,也会导致食管下端括约肌松弛,应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