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病
什么是疑病症
疑病症又可称为疑病性神经症,是指对自身感觉或征象做出患有不切实际的病态解释,致使整个身心被由此产生的疑虑,烦恼、恐惧所占据的一种神经症。疑病症是以为自身的健康过分关心和持难以消除的成见为特点。
疑病症患者担心或相信自身存在一种或多种严重躯体疾病,医生的解释和客观检查均不足以消除其看法,导致患者反复就医,常伴有焦虑或抑郁。临床也见疑病症患者对身体畸形的疑虑和先占观念。
疑病症在我国较少见,根据对全国12个地区神经症流行病学的检查,患病率为0.15‰,在精神科临床病例的统计检查中发现,500例患者才发现1例该病症患者。该病一般认为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且文化落后地区高于城市。
临床确诊该病种主要依靠四个方面:一是自己害怕患有某种疾病;二是反复就诊仍不放心;三是自己内心非常苦恼,不能正常工作生活;四是上述症状连续出现3到6个月以上。一旦发现前来院就诊的患者中,满足以上症状者,建议尽早治疗,规范、科学、合理治疗,该病预后效果佳!
疑病症的原因
通过跟踪治疗发现,疑病症患者在患病前常过分关注自身健康,性格有固执倾向,凡事要求十全十美。约有1/3的疑病症患者是由躯体疾病诱发的,少数患者是由医源性。在患病原因上,心理社会因素起到一定的强化和持久作用。
1、人格基础:孤僻、固执、内向、过分关注自身、敏感、自我中心、自恋、兴趣狭窄、胆怯、脆弱、暗示性强的人格特征可成为疑病症发病的人格基础。
2、社会环境因素:得知自己亲属或朋友死于某种严重疾病,就会怀疑自己也步其后尘。见到别人得肝癌,就会觉得肝区不适。医生的不恰当言论,过多的医学仪器检查,不必要的过分治疗,不必要的手术等等都可能促进疑病观念的产生。
3、躯体因素:处于青春期或更年期的人容易出现一些躯体感觉上的变化和自主神经不稳定的症状,如心悸、潮热、生殖器官的发育或萎缩等,对这类生理现象的不合理认知会促成疑病观念的产生。
4、心理因素:有人认为此病起因于知觉和认知异常。患者的认知系统会对一些躯体感觉和变化做出不恰当的解释,导致疑病观念。
疑病症的症状
疑病症患者总会怀疑并坚信自己得了某种疾病,且身体会感受到相应的症状。该病多出现于老年人,但现今社会由于工作生活的具体压力,年轻人也常常出现该病症。在精神心理疾病领域,疑病症是一种较少见的病种,正因为此,许多人对自身患有此种心理障碍常常不自知,以至于错过最佳的治疗时间和机会,那么,疑病症都有哪些表现:
1、坚信自己有一种严重的疾病。
2、看过医生,也做了全面的检验并对你说没有任何问题之后你仍然相信自己有病。
3、这样的担心持久不散并干扰你的生活。
4、信守养身之道,所谓饮食有节,起居有时,不妄作劳,节制性欲。
5、过分注意来自内脏和肢体的感觉。
6、对医药知识特别感兴趣,易受医生及医书的影响,或看到别人的症状就感到自已有类似症状。
疑病症的危害
疑病症的出现通常情况下易导致心理和精神处于紧张状态,患者过分关注自身健康,总怀疑自己身体某部或某处器官异常,尽管多方检查都无任何病症,患者仍确信自己患病,可伴有焦虑症状。随着现代生活,人的压力越大,疑病症人群从年老开始年轻化,患病区域也有文化落后地区蔓延至城市。那么,疑病都有哪些危害?
1、干扰正常生活。得了疑病症后,患者总是窝在家里,为自己的“病”发愁,饮食、起居、家务等日常生活所需进行的活动,患者一概提不起兴趣。
2、施加不良情绪。得了疑病症,基本就意味了远离了快乐,终日伴随患者的只有焦虑、恐惧、紧张、烦躁、抑郁和无奈。
3、带来躯体不适。疑病症患者承受着负面情绪侵扰,出现睡眠障碍很常见。长期的睡眠不足,很容易导致植物神经紊乱,于是我们看到很多疑病症患者都有心悸、胸闷、气短、头晕、口干口苦等症状。
4、破坏家庭和睦。疑病症患者因为身体上的一些轻微不适,而怀疑自己得了“重病”,本就内心焦虑、烦躁,由于科学仪器检查不到这些“心病”症状,因此家属的不理解,往往会使得患者十分失望、抑郁和愤怒。
5、打乱工作秩序。因为被疑病症缠住,患者白天在单位也总是忧心自己的“病”该到哪里检查,是不是还有救。总是思考这些问题,工作质量自然降低,并且愁眉苦脸在职场人际交往中也会大大减分。
疑病症的日常注意事项
疑病症由于病种自身的特殊性,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极大的影响。疑病症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尽量做到不过度猜疑,控制不住的猜疑会加重患者的心里问题。尤其疑心重形成惯性思维后,严重的可导致心理变态,整个人会变得心胸狭窄,不利于自身心理健康同时也严重危害正常的社会交往。
疑病症患者日常生活还要注意不过度忧虑,虽说“人无远忧,必有近虑”,但是过分担忧只能是杞人忧天,导致患者终日惶惶不可终日,寝室难安,势必影响身心健康,加重疾病,加剧对人体的危害。
疑病症患者日常还要注意不可过度悲伤。人生总会遇到不如意的事情,面对这些不幸时,要学会自我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可过度沉浸在悲伤之中。遇到事情对人的打击可能是一时的,但是疑病症患者若迟迟走不出来,钻进事件当中出不来,无疑是加重了病情。
疑病症患者在面对困难时,心态不宜过度悲伤,相反,遇到高兴事时,也要控制情绪,不宜过度喜悦。俗话说“乐极生悲”对不情绪的控制,是疑病症患者要格外留神的事情。疑病症患者乃至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和精神病史的人,更要留心,防止好事变坏事。
疑病症患者要做到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任何未可知的事情保持良好地心态,及时、合理、科学的治疗才是最佳选择。